[本文转载自百家号-鱼千寻矣]
作为消费者,对于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担心其中是否有农药、激素残留。因此,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量选择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实际上,对于植物激素问题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为什么呢,下文给大家详细解答。
说到植物激素,其来源有两个,一是植物内源性激素,也就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调控作用的一些微量化学物质,如细胞分裂素KT,生长素IAA,赤霉素GA等;二是植物外源性植物激素,包括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激素化合物,它们也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在瓜果蔬菜生长过程中添加的膨大剂和生长素等。植物内源性激素是天然的,不用管它,需要管理的是外部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先看看农业部关于植物激素生产和使用是如何规定的?
在我国,植物生长调剂是作为农药进行管理的,具体内容可以从《农药管理条例》中查询的到。
1. 农药登记后,需要办理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经营和使用。
2. 农药的登记审批,采用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农药安全评价标准和方法。
3. 对于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和评审,证明效果好、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后,才能批准登记。这其中包括残留试验,制定残留量标准和合理使用准则。
4. 允许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要制定安全生产技术,包括用药时期、剂量,施用方法、施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必须在产品的标签上标注明确,指导农民合理使用。
我国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有哪些?作用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登记的植物调节剂有近40种,主要是在蔬菜、瓜果、棉花、小麦、水稻等作物上使用。全球范围内,登记使用的有100多种,其中欧盟允许使用的有40多种,如乙烯利、增甘磷、矮壮素、助壮素等。
植物生长有时候内源性激素会不足,这时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或延长供应期。比如香蕉,成熟的香蕉不耐贮运,容易发生损伤,在实际贮运过程中,都是采摘青果,在到达销售地后,如果还未成熟,就可以用乙烯利进行人工催熟。再说咱们常吃的马铃薯,大家都知道马铃薯发芽后是有毒性的,那么为了防止发芽,就可以使用氯苯胺灵等激素物质处理,抑制发芽,从而避免食用中毒。还有棉花,使用噻苯隆可以促进脱叶和开桃,有利于机械采收,提高生产效率。
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首先,全球范围内至今为止都没有任何关于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
其次,我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归于农药管理范畴,但是它并不是传统意义治病防虫除草的有毒物质,而是属于低微毒性,有的甚至因为无毒而不需要进行残留试验。比如膨大果实常用的氯吡脲其毒性(半致死量大于4918毫克/千克)就低于食盐(半致死量为3200毫克/千克)。
再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非常低,最重要的是过量使用还会破坏植物生长发育平衡,起到反作用,这些都决定了农民不可能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植物上的激素残留是非常低的。国家从2015年起开始对农产品中的激素残留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激素平均残留值仅为0.001—0.034毫克/千克,远低于致害剂量,可以安全放心食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