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分析的准确性,除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以及全部分析工作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样品的采取是否有最佳的代表性。如果不遵循科学方法采样,样品缺乏代表性,即使分析工作严谨无误,也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对样品的采取、处理和保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土壤样品

一、采集

土壤样品的平集方法对分析结果和评价影响很大,采样时的误差往往比分析测定误差更大。因而,必须严格采集,保证土样具有代表性,能正确真实地反映原采样地块的土壤情况。土壤采集的时间、地点、层次、方法、数量等都由土样分析的目的来决定。

1、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采样前必须了解采样地区的自然条件(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及农业生产物特性(土地利用、作物生长、产量、水利、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等),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布设采样点,同时挑选一定面积的对照地块。


2、采样点的选择

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式上具有较大的不无均匀性,需要在同一采样地点作多点采样,再混合均匀。当采样地点的面积不大(1000m2——2000m2以内)时,可在不同方位上选择5——10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样点的分布不能太集中。


3、采样深度

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况,采取深度约15cm的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的土样。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在每个采样点上,按层垂直向下切取土壤。每个点取厚约1cm的土壤,且在每个点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采样完毕后将各点的土样混合均匀即可。如要测定重金属,则应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剥去。


4、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视测定的目的而定。若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则可随时采集土样测定;若为了了解在该田地上生长的植物污染状况,则可在植物收获季节同是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


5、土样数量

一般要求采样1kg左右。由于土壤样品不均匀需多点采样而取土量较大时,应反复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6、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能选在田边、路边和服堆边。

(2)经最后缩分所得的土样应装入塑料袋中,同是备好记有采样地点、日期、样品情况、采样人等项目的标签。


二、制备

1、土样的风干

需要用风干土样,因为风干的土样较易混匀,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较好。风干的方法为:将采回的土样倒在盘中,趁半干状态把土块压碎,除去植物残根等杂物,铺成薄层并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


2、磨碎与过筛

风干后的土样,用有机玻璃(或木棒)碾碎后过2mmm塑料(尼龙)筛,除去2mm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若砂砾量多时应计算其占土样的百分比)。留下的样品进一步磨细过0.25mm孔径的塑料(尼龙)筛,充分拌匀后装瓶备用。


3、含水量的测定

无论何种土样均需测定土样的含水量以便按烘干土为基准进行计算。可在百分之一的天平上称取土样(20-30)g,在105℃下烘(4-5)h,干燥至恒重,计算含水量,以mg/kg-1表示。


植物

1、原始样品及平均样品的采取、处理与保存

a、混合取样法:一般种子样品可用混合取样法。把代表一定面积的收获物先经脱粒,然后在木板或牛皮纸上铺成均匀的一层,再按对角线把样品分成4个三角形,取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的样品,而将另外两个三角形的样品淘汰。如此操作,一直淘汰至所要求的数量为止。这个取样法叫做“四分法”,这样取得的平均样品在实验室经适当处理即可制成分析样品。

b、按生育期取样法:在幼苗期取样,因植株较小,采取的株数就比较多,尽管各种作物有所不同,总的原则是所取样品的干重应当是分析用的2倍。植株逐渐长大,每次采取的株数也相应减少,但绝不能采单株作样品。在各个生育期取样时,都应作观察记录。


2、分析样品的处理与保存

采回的新鲜植株样品如果混有泥土,不应用水冲洗,可用湿布擦净,然后置空气流通处风干或烘干。烘干样品时,可把植株放入80℃烘箱中,以停止酶活动并驱除水分。烘干样品时,注意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把植株烤焦。最好不要晒,以免灰尘沾染或被风刮走。

全植株样品应按照根、茎、叶、种子等分开。果实必须剖出时,要用锋利的不锈钢刀子,不允许将其中汁液流失。为了避免糖、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损失,可采用真空干燥或冷冻真空干燥法。风干或烘干的样品,根据其特点分别进行处理。


动物组织

1、采集:切割下目标组织样本,用生理盐水清洗残留血液,滤纸吸干表面液体。

2、剪碎:在冰上将组织样本切割成 20~50 mg 左右的小块,根据组织样本类型适当调整。

3、速冻:采用铝箔纸包括组织块,置于液氮中速冻约10s,根据组织块的大小做适当调整,在组织切除和处理30 min内进行速冻。

4、分装:将速冻后的组织块分装至冻存管中,做好标记。

5、储存:速冻后的组织转运储存于液氮或-80℃冰箱中。

6、运输:运输过程中应全程保持低温,建议使用干冰冷冻运输。


血液

1、血浆的制备

在采血器内加入适量的抗凝剂,采血后,轻轻反复颠倒采血器,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静置或经过离心使血细胞下沉后,上清液即为血浆。


2、血清的制备

一般血液在室温下倾斜放置2~4小时(防暴晒),待血液凝固后自然析出或首先将采集的血液样品置室温半小时,待血液凝固后2000~3000转/分离心5~10分钟,上清液即为血清:如离心后有轻微的溶血,用牙签将血凝块挑出,将混有红细胞碎片的血清再次离心,用干净吸管收集血清于干燥的离心管中,贴上标签备用。如血清溶血严重,应剔出样品。


3、全血的制备

全血制备与血浆制备基本相同。供全血分析时,抗凝剂选用会直接影响化验结果。选用抗凝剂的原则:主要用于血液PH值和血液电解质测定的应选用肝素:主要用于血液促凝时间的测定应选用柠檬酸钠:主要用于血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全血应选用EDTA:草酸盐不能用作血小板计数和尿素、血氨、非蛋白氮等含氨物质的检测。另外,也可血液放入装有玻璃珠的灭菌瓶内,振荡脱纤维蛋白。


4、样品保存与运送

采集的血液样品如不能及时进行检验,必须做适当的处理,防止其成分发生大的变化。通常分离到的血清与血浆样品保存于密闭试管中,存放于4℃冰箱内或冷冻。全血样品应保存于4℃冰箱内,检验时,样品必须达到室温,达到室温之后颠倒数次,使血液充分混匀后,方可检验.如果样品能在24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可保存于4℃环境的保温箱内,如果24小时内不能抵达或有些样品送往外地实验室时,样品必须冷冻处理后,并在低温下运送。运送途中防止样品泄漏,密闭封装并加干冰运送。同时要填写详细的样品记录。

Baidu
map